导读基金会设立与运作指南:深度解读《基金会管理条例》相关规定一、基金会的定义和类型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》以及《基金会管理条例》的规定,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,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,按照本条例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。基金会分为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。其中,公募基金会是指可......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》以及《基金会管理条例》的规定,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,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,按照本条例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。
基金会分为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。其中,公募基金会是指可以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募捐的基金会;而非公募基金会则不得向社会公众募捐,其资金主要来源于特定的捐赠或者基金的投资收益等其他合法收入。
根据《基金会管理条例》的规定,申请设立基金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: 1. 有明确的章程。章程中应包括名称、住所、宗旨、业务范围、原始基金数额、理事会的组成、职责和议事规则等内容。 2. 原始基金必须达到规定的额度。全国性的公募基金会不低于800万元人民币,地方性的公募基金会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,非公募基金会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。 3. 有规范的名称和住所。名称应当反映公益活动的性质及地域特征,并标明“基金会”或“基金会(非公募)”字样。 4. 有与其开展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。 5. 有固定的处所和必要的资金。 6. 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。
满足以上条件的单位和个人,可以通过向民政部门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材料的方式,申请成立基金会。民政部门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决定。符合条件的,将颁发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;不符合条件的,将不予登记并书面说明理由。
基金会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,包括理事会、监事会等。其中,理事会为基金会的决策机构,依法行使职权;监事会则为监督机构,对理事会及其成员的行为进行监督。
基金会应当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,依法进行会计核算、编制财务会计报告。同时,基金会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,接受税务、审计机关的监督。
基金会用于公益事业的支出,不得低于上一年度总收入的70%。年度管理费用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%。
为了保障捐赠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,促进社会对基金会工作的了解和支持,基金会应当履行信息公开义务,通过官方网站或其他途径向社会公开下列信息: 1. 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; 2. 捐赠人有权查询的重要信息的接收和使用情况; 3. 对涉及重大资产变动及其他重要事项的决定; 4. 国务院民政部门要求公开的其他信息。
基金会作为我国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推动社会进步、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。希望各基金会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,确保各项活动合法合规地进行,不断提高自身的透明度和公信力,为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热门标签